在徵婚啟事這部劇裡面,看到了關於自己該何去何的人生提問。
某一天,寫稿完全撞牆卡死而焦慮至極的下午,我一口氣把徵婚啟事看完了,頓時理解到這不是一齣偶像劇、不是愛情劇--------這是一部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物誌,在隋棠正姊和浪漫愛情小故事的包裝下,試圖對於我們所處的時代回應些甚麼。
劇情的架構,是一個小出版社女主編提出一個驚人的企劃案:向一百個人徵婚。她想藉由這樣的方式來了解這一百個人為什麼會想結婚又為什麼選擇徵婚,最終將他們的感情故事出版成書。看似不外乎關於婚姻、愛情的題材,然而我卻感受到編劇的企圖心不僅僅於此。雖然片裡疑似藉著女主角李海寧的口,直白地指出它希望思考「現代人對婚姻的想望」,但我卻覺得有一個隱形的核心概念藏在底下。
很強烈地,我在劇裡面看到一種截然不同於上個世代的人生觀、工作觀、生存觀,我幾乎要辨識出「是我、是我們」。
100個徵婚者,以及女主角的四人小出版社,還有位熱愛攝影卻以自行車快遞為業的男主角,這些人物共同烘托著一種性格特質:生存,是為了實踐心中小小的價值。
不論是無敵龜毛、完美主義的指甲油調色師;大學畢業後開計程車的司機;為了做研究而當牛郎的社會學博士生;不愛跟人說話,只愛園藝、花藝的年輕人等,這些徵婚者洋溢著書卷氣質,但出於所好選擇了不屬於一般社會價值所認定的高成就、高收入行業,身上更看不見銳利的企圖心。
難道不是一種世代氣質?
單純、執著、平凡,在自己的糾結中,持續擁抱堅持;然用另一種話來講,就是某些人眼中的高學歷魯蛇。
可能是我這種文科出身的圈子格外如此,比起賺大錢或者爭取甚麼頭銜成就,我更在乎自己是否透過這份工作實踐了某些生活價值,看著裏頭的人物油然感到心有戚戚焉,更不要提這四人出版社,跟我現在待的廣告工作室的情境有多像。有多像?劇情裡面出現小出版社面對大型出版社(劇中即為天星集團)的競爭劣勢,及資源上的窘困,那場景令我分外熟悉。
而,更相近的是其中某種軟性的東西:這是一個容許你保持獨特性格與實踐理念想法的職場。
一個保持獨特性格與實踐理念想法的職場,豈不美好?
但我要談的不是美好,我要談的是困境。
在這個沒有體系,只有團隊的工作室環境,也是一個同類性格的舒適圈,擁有懷抱相似的價值觀與理念的夥伴,好似少了環境上賦予的格局磨練,且讓我描述劇中一個橋段:
女主角在後半部聘任的一位翻譯兼企劃,柳雅竹。裡面的設定她在求學階段就至德國留學,然而裡面她出場的場景,卻是一位小書店的店員(不確定職位,但應該不是店長),因書店倒閉而失業,接著進入女主角的出版社工作。
在大學時期就至德國留學,很菁英吧?但裡面的雅竹,卻是文藝女孩但標準新鮮人笨拙樣。某一次,他們出版社要爭取一本國際暢銷書的出版版權,雅竹與主編李海寧一起去向版權方做簡報,李海寧氣勢俐落,自信而穩重,讓對方頻頻點頭,但雅竹一開口卻生怯怯毫無說服力,還把手上秀出來的資料拿反了,並說出「雖然我們公司只有在國內生活類排行榜進過前三名」這種拿石頭砸自己腳的話,演活了一個缺乏社會經驗的好學歷菜鳥。
在大學時期就至德國留學,很菁英吧?但裡面的雅竹,卻是文藝女孩但標準新鮮人笨拙樣。某一次,他們出版社要爭取一本國際暢銷書的出版版權,雅竹與主編李海寧一起去向版權方做簡報,李海寧氣勢俐落,自信而穩重,讓對方頻頻點頭,但雅竹一開口卻生怯怯毫無說服力,還把手上秀出來的資料拿反了,並說出「雖然我們公司只有在國內生活類排行榜進過前三名」這種拿石頭砸自己腳的話,演活了一個缺乏社會經驗的好學歷菜鳥。
好,說到這裡,我準備要發問人生命題了。前情提要一下,主編李海寧,在進入現在的小出版社以前,是天星集團主編,而我的問題是:柳雅竹在這家小出版社磨練個十年,就能成為李海寧嗎?
以上,完畢。
以上,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