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編導: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
伊朗 /1987年
工作壓力沒那麼大之後,喜歡晚上找片子來看,想多接觸一些比較非主流的電影。
每周三江山藝改所都會撥放電影,這個月的主題是伊朗系列。影片結束後,負責籌畫的主辦人會帶大家聊聊感想,非常享受這樣的觀點交流,如果沒有加班的話,週三就是我的Movie night。
這次播放的片子「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導演阿巴斯,伊朗重量級藝術片導演,地位相當類似台灣的侯孝賢。故事的劇情非常簡單,卻讓人覺得別有寓意,在伊朗鄉村裡,一個小男孩發現自己錯拿了同學的作業簿,而作業簿的主人如果再一次忘記把作業寫在作業簿上,就要被退學了,於是小男孩決定趕緊將作業簿還給他的同學,然而,這位同學的村落在遙遠的另一頭,小男孩就此展開了他的一日尋人之旅。
影片裡的地景,盡是荒原山坡,還有崎嶇山鎮(類似九份那樣),明明看起來空間相當狹擠,但每過一戶人家就要爬個坡、轉個彎、鑽個洞這樣(看起來走得好累)。在電影裡面,人情味淡薄,小男孩拿著作業簿到處問,卻都沒有人知道他的朋友住哪裡,也沒啥人願意幫他,甚至不搭理他,最後遇到一個匠師老人,他擅長用木頭刻製美麗的門窗,曾經是最厲害的技師,但是到了這個人人都使用鐵門的年代,他的技藝就像被遺棄了一樣。老人帶著小男孩去他同學的家,但抵達時小男孩發現老人搞錯了,是到了另一個同名小孩的家,為了不傷老人的心,小男孩只好把作業簿藏在衣服裡,假裝已經還了。
最後的的結局相當可愛,一夜無功而返後,隔天,老師又在檢查作業簿了,就在即將輪到快被退學的孩子時,男主角及時出現,拿出兩本完成作業的簿子,原來他幫同學把作業寫完了,度過危機。
簡單的故事裡,卻藏著批判,我喜歡主辦人所說的,這是一場道德的冒險。電影的背景1980,正是鄉村人口流失的都市化年代,也是伊朗的保守政權發動政變的年代,美麗的空間畫面、真摯小男孩的臉龐,與整個村落的凋零氣氛呈對比。
交流討論了之後我仍然懷有許多困惑,我發現在片子裡,從光影變幻表達的時間感、從小小身軀移動帶出的空間感,讓小男孩的身體感知對我構成了很大的困惑。在那樣的環境奔走對我而言不是勞累,而是恐懼阿。一個小男孩在兩座遙遠的村落來回跑兩趟,在山梯間上上下下,從白天到晚上,小小男孩的出走顯得那樣理所當然,可要我跑去另一個未知的村落,天都黑了才回家,我會哭吧,會被告誡說被抓走、被綁票之類的吧。
很久沒看藝術片了,需要轉換一下,記錄到這裡,其他的需要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