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追追蜂卡車~


很早就鎖定做一篇外埔蜂小農的採訪,聯繫蜂農的時候,我表達了想要拍攝採蜜的畫面,沒想到對方跟我說:「來拍我們遷蜂箱啦,我們那種人力挑扁擔的方式很傳統、很特別欸。」

哦,遷蜂箱?


由於蜂農這個行業,是一種逐花而居的「牧農」概念,每到了荔枝花、龍眼花開的季節,這些蜂農就得載著蜂箱移居,從南端高雄開始,住幾個星期,再接著往中部花線北上。

「就拍你們把蜂箱搬到車上,或者從車子搬下來這樣嗎?」「對阿。」當下聽了覺得有些納悶,腦袋開始想像扁擔挑運的畫面,不理解是能多有意思(事實證明確實很有趣啊~)總之,當下便請小農視花季狀況敲定從高雄搬遷至台中的日子後聯繫。接著就在某一個心已準備過週末的星期四接到電話,立馬後天出訪,每次都覺得好刺激。


搬遷當天,一定要等到傍晚蜂兒們都歸巢之後,才能咻咻把蜂箱關上,運載上車,來到台中便是晚上了,我們相約在交流道口會合,等待的時間裡,因為完全無法想像接下來會是甚麼樣的畫面而緊張。就在約定時間快到的時候,接到他的電話說「我們是兩輛八噸的大卡車,不能任何停留,一停頓蜜蜂太熱了就會爆衝而死,你們要趕緊跟上喔。」突然開始緊張了起來,就像大隊接力等待接棒那一刻,深怕出了甚麼掉棒意外。

沒多久,就看見黑壓壓的大卡車現身了~窩喔喔喔喔喔喔! 好興奮阿~卡車上面載了滿滿的神秘箱子,在深夜裡路線流暢地一路行駛,我們緊緊尾隨在後頭,當下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在跟蹤甚麼一樣,尤其看著車子越來越偏離人聲、往山區小路前進。

終於在一個山頭上的果園裡,停了下來。在那個時刻,我們才正式跟蜂農們相見,聯繫了那麼久,總算碰到面了,這一個晚上,有三個蜂農家庭相互協力搬遷。而遷蜂箱的作業也即刻開始,只見他們將卡車在果園裡停妥之後,在車尾匡啷放上夾板,作為走道,女人們往果園勘查、喬好放置的地點;男人們開始把傢伙拿出來,就是那個扁擔啦~


ps這個晚上的幾張畫面全部都來自我們家厲害的攝影師pksir,我拍的全部黑颼颼一片~


by pksir

原來是這樣阿~

這個扁擔的特殊設計,兩邊如夾子一般,只要扣準蜂箱邊沿,施力往上一提,蜂箱就緊緊勾著了,跟我們從電鍋拿熱湯的那種家用夾子是一樣的概念,省了不少力氣。

一戶蜂農大約就有兩百多個蜂箱,兩台卡車也有三、四百箱吧,看著他們身手俐落敏捷地一一扛下,在果園下整齊排列,婦女們打開蜂箱門,嗡嗡聲四起,蜂兒們正在熟悉新環境。


by pksir

by pksir

因為蜂箱實在很多,眼看最後剩下三十、四十箱的時候,蜂農們早已汗流浹背,動作十分緩慢,跟前面的快速節奏差很多,可見真的很累,我在旁邊心理忍不住為他們加油。

最後一箱蜂箱因為門閥沒關緊,有些蜜蜂飛了出來,只見幫忙開車的卡車司機用跳的跳離卡車,實在很有趣XD

相較於一般採訪時,你問我答的訪問形式,我實在很喜歡這種參與式跟拍,聽著他們的聊天對話,都有助於我更了解他們的技藝和文化觀。就像我聽到蜂農們討論「蜂箱漂不漂亮」,簡直是管理蜂箱的投注所在。指的當然不是外觀好不好看,而是內部是否有條有理。因為蜜蜂是典型集體社會的生物,每一個箱子都是一個蜂王國,一個國家是否被治理的有條不紊,而城市規劃的面貌是否清晰整潔,都需要蜂農的用心,「有的蜂箱外面看起來很新,裡面也是爛掉沒用啊。」我聽到他們這麼說。

搬遷作業全部完成底定時,已經深夜了,這時我才注意到除了兩輛大卡車之外,還有一台發柴車,上面載的全是棉被等家當,蜂農說,他們下高雄時,就跟附近農夫借了農舍,住在那兒,所以家當全帶著,「牧農」這個概念在我看到那畫面時才寫實地躍然而出,為這一夜做了個ending。

等了數天蜂蜜熟成後,我們又來拍採蜜畫面,補個畫面來著~


這張照片是我拍的了,技術明顯有落差XD

是說,我主要聯繫的蜂小農居然跟我同年啊~卻已是身手矯健、獨當一面的蜂農了,肩負家裡主要的蜂蜜業務,真是年輕有為(給個大拇哥)!